Posts Tagged ‘注塑’

塑件设计应全面满足使用需求

塑料件加工中,各种塑件都有各自不同的使用要求,如电视机外壳,它要求能安装、固定各相关零部件,造型美观,结实耐用;塑料齿轮应能满足承载和传动的要求;化工行业使用的阀门、泵体等,应能抵抗它所处环境的腐蚀和温度的考验等等。

注塑件加工中,塑件的使用要求不尽相同,因此要求设计者对塑件在以后的工作情况要十分清楚。既要考虑全面,不能有所遗漏,还要考虑到在最恶劣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情况,只有经过充分地考虑,才能使制得的塑件全面满足使用要求。

发泡注塑成型原理→物理发泡法

物理发泡法采用物理发泡剂来使塑料发泡:先将惰性气体在压力下溶于塑料熔体或糊状物中,再经过减压释放出气体,从而在塑料中形成气孔而发泡;或通过对溶入聚合物熔体中的低沸点液体进行蒸发使之气化而发泡。在塑料中添加空心球而形成泡沫体属于复合泡沫不属于发泡,因为没有发泡过程。

对物理发泡剂的要求是:无毒、无嗅、无腐蚀作用、对环境无污染或影响;热稳定性好、安全性能好、储存稳定性好;气态下不发生化学变化;室温下蒸发速度快;表观密度大,气态时在塑性熔融体或液体中的扩散速度应低于其在空气中的扩散速度。北京塑料制品厂专家说:常用物理发泡剂有二氧化碳、氮气、氢氟氯烃、氯甲烷和戊烷等。

物理发泡法的优点是:物理发泡剂的成本相对较低,尤其是二氧化碳和氮气的成本低,又能阻燃,且无污染,因此对一般发泡制品应用价值较高,但二氧化碳和氮气不适用于保温用途的发泡制品;物理发泡剂发泡后无残余物,对发泡塑料性能的影响不大。但该法对设备的技术要求较高。

低发泡注塑成型

低发泡注射成型是把含有发泡剂的塑料熔体注入模腔,在模腔中发泡剂汽化膨胀形成气泡,气泡均匀分布在熔体中,塑件经冷却定型后得到表层致密、内部呈微孔泡沫结构的塑料件称之为结构发泡制品。结构发泡制品的表面上有一层致密表层,而在其芯部呈泡体结构,其比强度和刚度比同种未发泡的材料高倍。塑件的致密表层是由于模腔表面低温造成临近树脂层中气泡塌陷而形成。如果发泡塑料内的各个气泡是互相连通的,则称为开孔泡沫结构;如果各个气泡是互相分隔的,则称为闭孔泡沫结构。泡沫结构的开孔或闭孔是由原材料性能及制造加工工艺所决定的。低发泡注射成型工艺包括低压法、高压法、双组分(夹芯)注射法。此外,北京塑料制品厂还发展了超临界发泡注塑成型技术。

如何提高注塑机的效率?

注塑机是耗能较大的设备,注塑机耗能主要在液压及加热装置二部分。通常耗能为:油泵占82%,加热占13%,其它占5%。如何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始终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为达到此目标,可从下述几个方面考虑。

1.泵的选择。从北京塑联塑料加工厂得知,在操作过程中任何时候油总是由油箱中抽出,升高压力,而后流经安全阀,能量被白白地浪费掉了。因此泵的输出量应与实际需要相匹配,可选择变量泵(即输出量可以变化的泵)以适应不同操作的需要,随时按最佳状态调节。

2.降低合模装置能耗。基本道理就是在有合模过程偏移时会产生“弹簧效率”的概念。在合模力不断升高的过程,能量不断增长。当制品冷却后,合模机构开后时,储存于“合模弹簧”中的能量被释放出,在液压合模装置中,此能量几乎总是消耗在液压油中,并被热交换所带走。据塑料加工厂家经验,合模“弹簧效率”越高,弹簧吸收能量而后又全部放出,则合模消耗的能量越少。

3.设法使熔体由机筒加热段获取更多能量。理由很简单,聚合物除在机筒中获得直接传导热外,还在螺杆剪切作用下获得剪切热,加速物料塑化过程。而较高效率的加工过程会传给高聚物较多的热量。由于电力马达、油泵效率通常都不高,这里面存在着油流动过程的损失。螺杆驱动马达效率也不高。这些因素以及其它机械因素加在一起也仅约50%~60%的能量用于熔体。另一方面通过使用绝热保护加热器,其总能量的90%可到达熔体。因而,通过机筒加热段使料获得更多的能量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首要前提是使螺杆的混合作用提高,而得到均一的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