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塑料降解材料处理需注意两面性
尽管目前生物可降解塑料材质被炒的沸沸扬扬,但仍有一些实验表明某些生物降解材料不利于环保,甚至不宜长期使用。而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凡是都是有两面性的,而往往人们只看见了表面想象(只是想当然感觉生物降解材料会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有这些想法的人不在少数。通过科学家严格缜密的科学实验表明,继续使用生物降解材料会给环境造成极大损害,生物降解产品不环保由此而来。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RALEIGH消息,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研究人员称,诸如一次性杯子和器具等生物可降解产品在填埋处理上可能弊大于利。因为生态友好产品在分解时会释放出一种强烈的温室气体损害环境。
研究称,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生物降解材料的分解速度。根据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指导准则,作为生物可降解的产品在处置后应在“合理的短时间内”分解。
这就好比环保低碳电瓶车一样,看上去不会消耗汽油、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温室气体,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任何伤害。可谁知道生产电瓶的厂家每生产一个电瓶给环境带来的伤害是消耗石油放出温室气体的危害的几百倍?
回过头来,如果填埋的材料过快分解并释放出甲烷,那么大部分甲烷可能在安装收集装置前就释放出来。也就是说,可供再生用于能源使用的燃料来源变少了,而排放出的温室气体增加了。降低生物降解速度对环境更有利,这样就能使大部分甲烷在甲烷收集系统安装完毕后再释放出来。甲烷被收集后是一种宝贵的能源来源,但一旦释放到大气中会成为强烈的温室气体。这也就是说,生物可降解产品在做填埋处理时不一定对环境更有利。
其实,很多时候看似不合理的行为,恰恰是最为合理,是经过深思熟虑全面衡量的产物。而那些打着环保、低碳等时髦幌子的产品才是地球、人类真正的噩梦。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